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4

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 Interview @Amazon BJ office 北京亞馬遜產品營銷經理面試經驗分享

有這個機會與北京亞馬遜見面,是在九月初的一天,HR從Linkedin上看到我,email我希望可以跟我電話聊聊,於是開始有了一連串媒合的過程。 之前就聽說亞馬遜的面試流程很特別、也很複雜,所以稍微有先在網路上做一些功課,加上自己也有朋友面試過亞馬遜北京,職位雖然不同,也跟她請教了一下流程與面試內容。 面試流程 Sep. 03 HR screen review Sep. 09 Manager Phone interview Sep. 12 通知可以準備到北京F2F interview Sep. 12 - Sep. 16 Written Test Sep. 18 Tech Phone interview ~亞馬遜希望我可以在09/20左右飛到北京現場面試,但因個人行程安排只好訂在一個月後~ Oct. 14 F2F interview Oct. 21 Offer got 開始討論薪酬 Oct. 23 1st denied Oct. 27 final denied 第一關是HR screen review 在HR表示希望能與我電話溝通的時候,我便已經與對方取得這個職缺的JD,自己先有了大致的了解。由於是HR主動找上門的,所以電話一開始是對方先深入介紹他們推薦給我應聘的職位以及其職務內容。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同時會提出我對這個職缺的疑問與自己覺得不清楚、需要明確的地方。 一定要補充一下,與大部分公司不同的是,我覺得,亞馬遜的HR,是難得遇到很懂職位本身的HR。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背景比較多都是圍繞在產品本身,很少專門做marketing,對於這個職位我想釐清的問題很多。除了職務內容相關的問題,還有一般來說是問單位主管的問題,基本上HR都可以回答出個大概,當然細節她也不可能太清楚,這可以理解。 接著主要是HR對於手邊所拿到的履歷進行發問(可能是你寄給她的或單純從Linkedin上下載的檔案),確認你具體做過的項目、離職的原因、你對下一份工作的期待等。還有,最後也有大概問一下上一份工作的薪水以及期望薪資($$的事情請提前準備一下)。結束後會交給coordinator進行下一步面試的時間安排。 第二關是Hiring manager phone interview 主管面試

booking.com:product owner面試經驗分享 (PO Interview at booking.com) -3

接續在“ booking.com :product owner面試經驗分享(中)”的F2F面試紀錄,這裏從到荷蘭現場面試的第二關說起。 第二關的面試官,由於屬於不同部門、做的事情也差別比較大,我想,目的不是在檢驗我的專業能力,可能偏重溝通協調能力多些。一開始也是請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工作背景、簡報了我準備的作業。接著,並沒有多問裡面的內容,開始詢問如果今天我的策略要上線,但是跟他們的策略資源剛好有衝突的話,我會怎麼解決。我說了我過往經歷過幾種資源問題、面對這些不同type問題的處理方法,也讓他們說說他們平常都是怎麼處理的,但是看來兩位面試官好像很糾結這個問題,貌似平常可能深受其害吧,所以當下我不太瞭解怎麼去給他們建議。最後為了收尾,我只好分享不同公司有不同公司處理資源衝突的方法,大多東方企業這樣做、西方企業可能這樣做等。 這關面試最後雖然一直鬼打牆,但是時間還是準準用滿了一小時。可以感覺到他們一結束面試就在會議室外跟上一關的面試官窸窸窣窣討論著,隔著玻璃實在聽不清楚他們說了些什麼。不過,很清楚地,我第一關表現地比第二關好,因為第二關我感覺我沒有catch到他們心中理想的回答。 第三關是人資,這次終於是全程中文了,輕鬆不少。大體上該聊的都聊了,所以人資就是發給我一疊準備好的文宣還有關於relocate的說明,包含幾個住宅區的租屋水平、保險涵蓋範圍跟保費、寵物跟行李的搬運規定、技術移民的條件等。剩下就是開始聊在荷蘭工作的感覺、幾個面試官人怎麼樣、公司的福利,還有我的職涯發展規劃、期望薪資、最快何時可以on board。這之中有的是她說、有的是我發問,所以就真的是「閒聊」。等時間差不多了以後,就是大概看一下環境,然後跟我說DF下午在開會,可能我隔天還要再來一趟。我留了我當地的手機號碼給她,跟她說隨時跟我確認時間。 第四關是DF,不確定DF在他們公司的定義是什麼,但就他自我介紹和說明組織層級時的內容表示,基本上就是chief或是head之類的了。是一個很高的荷蘭男性,一進門就要求靠白板那邊的位子,站著就開始娓娓地介紹公司組織還有母公司,搞得我也戰戰兢兢不敢坐下。介紹完之後就考了幾個蠻有趣的題目,比較奇妙的是,這些問題基本都不困難,他自己心裡都有答案,要求的答案也不詳細,可能只是想要測試看看這人基本的sense如何吧。先是問,怎麼樣提高轉化率(c

booking.com:product owner面試經驗分享 (PO Interview at booking.com) -2

在“ booking.com :product owner面試經驗分享(上)”,已經記載了我和booking.com的第一次與第二次接觸。雖然都還只是電話聯絡,不過對於people @ booking.com已經有一個大致的感受,截至目前為止,booking.com留給我的印象是:一家反應快速、做事要求效率、尊重個人且要求個人表現的公司。 在結束tech phone interview後大約一週的時間,人資來電,先是詢問我對於面試的感受、對於這個職位以及這個公司的想法,簡單交流以後,她也通知我面試結果的反饋是正面的,恭喜我順利進入最後一關面試,必須邀請我本人親自去荷蘭HQ一趟,跟幾個資深的PO面對面聊一聊。(OS:聽到能去荷蘭,此時我的心情當然非常興奮了!)於是我們口頭上溝通了一下兩邊可能的時間,也提到機票、飯店的support,還有我這邊要提供的個人資料,接著她們便著手去安排了。 大概在出發前一週,我收到了公司幫我訂的台北荷蘭單人經濟艙直飛來回機票,五個晚上+early check-in的雙人房飯店細節,還有面試第一關需要準備的題目。就這樣,所有的資訊和文件都非常清楚、有效率地呈現在email通知裡。我自己覺得難得飛這麼一趟到荷蘭,不順便旅遊一下對不起自己,所以又請她們幫我將回程機票往後延到週末,多餘的住宿費用我自己承擔,她們也很乾脆地答應了。於是,就這樣抱著又緊張又期待的心情,準備展開我在荷蘭一週的面試+旅遊行程。 第三關是F2F final interview (@Amsterdam) 我比預定的面試日提前兩天抵達阿姆斯特丹,人資強烈建議最好保留一天的時間調整時差。直飛的飛機坐起來真的很累,早上六點半到史基浦機場以後,行李拿到、入關之後,就直接買了OV-card往市區的飯店移動,check-in完第一件事就是舒舒服服洗個澡,然後躺了一下。因為今年六月其實才剛來過這裡,所以沒有太積極跑行程,起床以後簡單出去走走、散步,看一下公司在哪裡,到超市隨便抓一些東西當做這幾天的補給。荷蘭的秋天有點涼、濕氣比較重,也會颳風下雨,晚上就回到飯店開始準備我的投影片和隔日行程。 閒暇時間我做了什麼就先不贅述,畢竟這是面試分享文,有旅遊相關問題的朋友請私下跟我交流吧。直接跳到面試當天,我的面試約在上午十點,我大概40分鐘前出發,提早20分鐘

booking.com:product owner面試經驗分享 (PO Interview at booking.com) -1

從來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一個機會,讓企業提供機票與住宿,到國外參加面試。雖然,最後結果很可惜、沒有能如期地拿到offer,但一路經歷到final interview的實戰經驗,還是十分有趣與難得珍貴,為自己做個紀錄,也分享給有機會去Booking.com面試的人做參考囉! 面試流程 Sep. 03 在官網上投簡歷 Sep. 05 接到荷蘭HQ的HR郵件 Sep. 10 HR phone interview Sep. 17 Tech phone interview (2 people, both are PMs) Sep. 25 通知進入F2F interview (準備開始辦理機票住宿) Sep. 30 拿到差旅明細及其中一部分面試題目 ~中間有一週對方公司有事情,所以隔比較久~ Oct. 05 - Oct.12 Amsterdam Interview Tour (10.08/10.09/10.10三天都有面試) Oct. 16 通知沒過關  (有得到面試feedback) 其實,我原本投遞履歷的職位是一個locate在新加玻的customer service manager。為什麼會投遞這個職位,一是離台灣比較近,二是中英語雙語沒問題,三是對JD所描述的內容比較有把握。 隔了兩三天以後,我收到HR的郵件,但不是從新加坡來的,反而是從荷蘭HQ來的。這位HR表示,他們新加坡的HR團隊收到我的履歷以後,覺得我可能比較適合他們HQ的product owner(類似pm)職位,所以把履歷轉給她了。我打開她提供的職位連結,發現,這其實是個我瀏覽過的職務,只是當下我對這職務內容我並不是非常有信心,所以當下並沒有應聘。這個職位的JD有描述,歡迎世界各地的人才加入,所以我猜想VISA那些並不是他們首要考量。既然對方找上門了,那表示他們覺得我或許合適,也增加我不少自信、感覺還有機會,於是我也就開始準備面試了。 第一關是HR phone interview 其實就是一般的phone screen,大概瞭解一下你的背景經驗、你對工作的期望與要求、對公司的印象等等。當然,對方也會介紹職務角色的職責、公司提供的福利,當然還有回答一些你對relocate還有公司文化的一些問題,所以在面試前也準備好你想問HR什麼。

只不過是收到一封來自荷蘭的郵件

昨晚,收到一封來自荷蘭的郵件。想起了六月在荷蘭的那三天,覺得無比舒服。顧不得夜已經多深,眼皮有多沈,馬上點開我已經關注一段的粉絲專頁。一路下拉到我還沒追完的po文,看著看著,我竟然默默地流淚。 首先,我很喜歡這個粉絲專頁。因為我覺得筆者的態度跟我很像,自認為是知音。我不常留言,應該只留過一次,表示認同還有感謝他的分享。按讚倒是已經不少次了。有時候我覺得話不用說得太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下問我,我會跟你說。(沒辦法,網路上酸民很多,只想留下一個清靜的空間) 筆者記錄了當時他回台灣找工作的情形,讓人很感慨。薪水不用說了,從國外回來的人都要有打折的心理準備。多數人是為了離家人近一點,才只好願意接受那些打折。但是最後他還是去了上海,因為他不能忍受的還不只是$的問題。表示台灣的企業很不把人才當專業,感覺就是要一個會做XXX的事情就好的人。只關心過往的經歷是否與現在相關,是否能夠立刻上手。所以直接就抹去了他前幾年的工作年資。 我是還沒有這樣的體會,因為我壓根沒有想在台灣找工作。至少目前的情況是這樣,雖然老媽已經念了好幾次。 接著他也比較了在荷蘭面試的過程與經歷。因為我還沒經歷過,所以就不加贅述我認為如何,反正我是信了。搭配上我自己經歷過的國外面試,包含大陸、美國、新加坡的幾次。我覺得問的問題重點確實有些不同。這些面試的職缺與我當下的工作都是看似有點相關又有點不相關。常常,在我用自己的思維自己打槍自己的同時(當然沒有表現出來讓對方知道),反而是對方給了我信心,他們認為他們需要我這樣的人,因為blablabla...。 這些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具體做了些什麼,而是我遇到目標推進困難的時候,我怎麼處理、怎麼說服、怎麼應對不同的角色。不管是主管還是人資,都很在乎這樣的問題。他們需要知道你的興趣、你是什麼樣的一個人,這對未來你會待多久、發揮得好不好很關鍵。而不是你具體到底會什麼、是不是很有經驗。 邊看邊想,覺得很難過。如果不是這樣的工作文化與價值觀,誰願意千里迢迢離開家人、離開朋友去外地?還要被一堆人冠上去哪裡撈錢或過好爽這樣的頭銜?或許,有些地方環境是比較好,空氣好、食物好吃、還可以到處玩。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租屋會有多麻煩、在當地孤立無援的時候自己怎麼硬著頭皮處理,各種差異造成的孤獨與委屈是怎麼自己調試與轉換,每次回家與不回家的糾結有多大?還好,活到我們這個歲數,誰還

有沒有靠譜的獵頭啊?

今天又再度驗證,可能我運氣不好,或是不夠屌吧。 目前遇到的獵頭都不咋的。(對岸的,不管是哪國人) 偶爾,他們推薦的工作機會是不錯,不過真的很偶爾。 大部份的獵頭給我的感覺都很亂槍打鳥。 (可能是我這個level高不成低不就的吧XDDD) 每次準備半天反問他們問題,他們都說不知道要問公司。 第一,沒有深度了解他們手上的缺。 第二,貌似也沒打算要深度了解我。 第三,要不就愛用自己角度自以為幫人規劃職涯,評斷他人的決策。 所以,我真的覺得會成是看運氣,如果剛好主管跟我頭圓,聊得來。 有些人透過獵頭成功的,經驗可能跟我不一樣。 他們可能遇到比較專業的獵頭? 或是跟了很久的獵頭? 或是,其實也只是剛好跟公司主管聊得來? 沒什麼,只是純抱怨。 無法忍受約好的電話溝通時間被放鳥30分鐘以上。 你是會不會打國際電話啊?有事好歹也email說一聲吧。 真後悔因為對某家公司有興趣而給他機會。 有時候我都覺得我自己丟履歷還快一點。 對方有興趣就有興趣,沒興趣就算了。這種事情需要機運,也靠緣分。 看看還要我等多久,或是是不是就不打了呢?(笑)

我的小小願望是...

不知道是因為放了一張很美的圖大家點贊,還是因為感性的內容大家喜歡。 其實我的願望跟創業成不成功,跟能不能為這個世界多做一點事情。 這些都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的一個小小願望,只是希望幾年內辦一場小小的婚禮。 只邀請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人。 我們一起到一個不遠也不貴的小島上過個週末。 沒有太多儀式,沒有太多排場。 可能就是在海邊吃個buffet,小酌幾口,然後跳個舞。 好啦,我可能會勉強借一套婚紗意思意思給大家瞧瞧? 也可能先來個單身趴? 就這樣,只是想要跟大家一起好好休息,分享心中的平靜,簡單的幸福。 所以呢,為了成全自己的一個小小心願,我要開始存錢。 希望在有限的人數當中,我可以負擔大部份的費用。 剩下的費用就請大家當作包紅包了。 如果大家願意來捧場的話,請把紅包錢花在自己與自己的伴身上。 因為重點是來的大家都要很幸福。 有人說這樣我會虧錢。但這就是我願意做的小小願望。 我平常受朋友照顧,朋友們為了我付出遠過這些。 見一面,少一面,我們都要好好珍惜。

我的29歲開始

就在一片渾沌當中,我的老巢無名默默結束了。在北京找了一陣子,找不到一個不翻牆可以寫博客的地方,更奇怪的,問了一堆當地朋友竟然也都沒有好建議(看來對岸沒有寫博客習慣),所以只能偶而寫些記錄零散的存在電腦裡。 聊聊無名搬家的事。起先一直以為是搬到痞客邦,我記得我沒看錯啊?但實際上搜痞客邦是搜不到的,必須是隨意窩。隨意窩跟我不太有緣,無名的分類也沒有完全被複製過來。很多文章僅存在我的電腦的備份裡。我連續透過朋友找回它兩次才終於記得加入書籤裡,可見我跟它真的超不熟的,找它只是回憶過往,並沒有打算寫下去。 Anyway,Blogger我回來了。 最近老是被問我在幹嘛?搬回台灣了嗎?什麼時候走?實在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年紀休息一下很奇怪嗎?需要什麼都有個答案嗎?我不知道耶。我想,聽到我這樣回答的人,有一半覺得無所謂就八卦一下,有一半的人覺得怎麼這樣啊,大概沒什麼人覺得支持我吧。 不過,另一方面,我也很想知道,待業中的我,失業的我,還有多少人會跟我聯絡,還有多少人會聽我碎碎念。擺脫一些公司title讓我覺得:真他媽的爽。(雖然不知道這樣的狀態能維持多久,但我確實需要調整我這方面的價值觀跟狀態,見見現實) 可能太久沒有寫網誌(都在寫專欄跟規範),也可能已經習慣有模板自己套的開放式問答題,忽然不知道從何下筆。要不就是話鋒嚴肅地不像閒聊的我,要不就是一片煩躁覺得我幹麻要交代這麼多。哎呀,看我說話繞來繞去,就知道為什麼我會想寫網誌了。大腦打結像大腸,需要清胃飲料! 對,我最近都在幹嘛啊?最近都在計劃,還有隨時動手開工一些事情。其實一直很猶豫要不要公佈,畢竟這個網站還正在開發中,所有的idea都還沒有揭露。不過,我想看我的部落格的應該都是老交情了,就偷偷透露一下吧。 我在架一個TripHelpers.co的網站(www.triphelpers.co),主旨是希望可以幫沒時間查資料準備旅行又不想跟團的人,規劃屬於他們的自助行程,幫他們實現自助旅行的夢想。我相信大部份的人都想要自己的旅行,只是現在人上班真的太忙,網路上資料又很多,要在短時間內高效率的整理好,除非像我們常常旅行或有興趣的,不然很容易最後花錢了事。 另外,我也覺得,其實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別人推薦的景點或行程不一定適合自己。有時候會去了才發現,沒那麼好玩啊,還好而已嘛。旅遊方式/習慣/節奏也是依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