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19

我在北京工作的日子(22): 經濟不景氣,GDP成長6%?

Image
我在北京工作的日子(22) 經濟不景氣,GDP成長6%??? 昨天對岸公布了2018 GDP成長6%的消息,結果問了一圈朋友怎麼看,結論是沒人信(攤手)。去年,經濟不景氣、裁員停招等消息流竄。就我的觀察,大概2-3年前就開始放緩了,可能前幾年賺的錢或市場還沒被填滿,有些公司還不停在擴張,而比較顯著的結果及相關處理都是滯後的。有時會想,工會真的很重要,不然遇到真的是管理能力不足、無良老闆,愛招就招、愛炒就炒,打工仔的保障誰來管呢?當然,也有四平八穩的企業或正在勃發的企業,這些員工們至少今年能夠安心過年啦。 經濟不景氣是全球性的。中美貿易戰也不只是美系媒體說的各種成功壓制,兩敗俱傷只是程度上的區別,在對岸待著有個好處就是可以看到一些中系的媒體報導。要說美國最大的優勢還是在美元是世界貨幣上,風險由全世界一同承擔。經濟不景氣不只發生在中國,也不是一天忽然變得不景氣,中美貿易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企業能不能在不景氣中生存、需要多大的變革來應對,那就是平時企業管理、組織力累積水平的展現了。 我的看法是,對於接下來的個人計劃也好、團隊或企業經營也好,可以採保守但不需悲觀。雖然錢來的沒那麼容易,也沒到要去銀行擠兌。你可能會聽到或看到XX公司裁員25%,XX公司年終獎砍半,XX公司增加考核指標變向優化人力等,覺得天都要崩裂了。那是因為你之前不知道XX公司招XX崗位名額無上限,XX公司XX崗位薪酬可議,XX公司XX崗位沒有KPI、賞罰不公,缺的其實是這些東西,而那些是結果而已。這些公司其實也不是那麼多到鋪天蓋地,就那些只是媒體喜歡拿來說。 分享一個朋友說過、我覺得蠻有啟發的比喻。假如說今天有人開了第一家KTV,以歐美的創業思維可能產生:我能不能在旁邊開餐飲,我能不能在旁邊開停車場,我能不能搞個代客叫車。以中式的創業思維可能產生:我能不能在旁邊也開一家,我能不能在隔壁條街也開一家,我能不能在我個城市也開一家。 不同的市場有不同市場的打法、玩法,沒有說怎麼玩才是對的、才比較高級。歐美思維更多發想優先出現在配套、延伸服務,中式思維更多發想是優先出現在擴張、市場佔領。這可能都受到環境條件、過往成功先例、競爭態勢、發展階段等的影響。其企業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生存、交織出業務網或商業壁壘,維持運營能力、永續經營。所以,就算之前市場擴張對應到資源上就是招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