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是收到一封來自荷蘭的郵件

昨晚,收到一封來自荷蘭的郵件。想起了六月在荷蘭的那三天,覺得無比舒服。顧不得夜已經多深,眼皮有多沈,馬上點開我已經關注一段的粉絲專頁。一路下拉到我還沒追完的po文,看著看著,我竟然默默地流淚。

首先,我很喜歡這個粉絲專頁。因為我覺得筆者的態度跟我很像,自認為是知音。我不常留言,應該只留過一次,表示認同還有感謝他的分享。按讚倒是已經不少次了。有時候我覺得話不用說得太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下問我,我會跟你說。(沒辦法,網路上酸民很多,只想留下一個清靜的空間)

筆者記錄了當時他回台灣找工作的情形,讓人很感慨。薪水不用說了,從國外回來的人都要有打折的心理準備。多數人是為了離家人近一點,才只好願意接受那些打折。但是最後他還是去了上海,因為他不能忍受的還不只是$的問題。表示台灣的企業很不把人才當專業,感覺就是要一個會做XXX的事情就好的人。只關心過往的經歷是否與現在相關,是否能夠立刻上手。所以直接就抹去了他前幾年的工作年資。

我是還沒有這樣的體會,因為我壓根沒有想在台灣找工作。至少目前的情況是這樣,雖然老媽已經念了好幾次。

接著他也比較了在荷蘭面試的過程與經歷。因為我還沒經歷過,所以就不加贅述我認為如何,反正我是信了。搭配上我自己經歷過的國外面試,包含大陸、美國、新加坡的幾次。我覺得問的問題重點確實有些不同。這些面試的職缺與我當下的工作都是看似有點相關又有點不相關。常常,在我用自己的思維自己打槍自己的同時(當然沒有表現出來讓對方知道),反而是對方給了我信心,他們認為他們需要我這樣的人,因為blablabla...。

這些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具體做了些什麼,而是我遇到目標推進困難的時候,我怎麼處理、怎麼說服、怎麼應對不同的角色。不管是主管還是人資,都很在乎這樣的問題。他們需要知道你的興趣、你是什麼樣的一個人,這對未來你會待多久、發揮得好不好很關鍵。而不是你具體到底會什麼、是不是很有經驗。

邊看邊想,覺得很難過。如果不是這樣的工作文化與價值觀,誰願意千里迢迢離開家人、離開朋友去外地?還要被一堆人冠上去哪裡撈錢或過好爽這樣的頭銜?或許,有些地方環境是比較好,空氣好、食物好吃、還可以到處玩。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租屋會有多麻煩、在當地孤立無援的時候自己怎麼硬著頭皮處理,各種差異造成的孤獨與委屈是怎麼自己調試與轉換,每次回家與不回家的糾結有多大?還好,活到我們這個歲數,誰還管一些陌生人給我們戴什麼帽子。

也有人問說,那怎麼不留下來做些改變?我不確定他怎麼想,但是我覺得目前這個階段我走出去所帶來的幫助還比留下來大。現在的我,影響力還很微薄,大概只能分享給朋友,或是一些有緣的過路人。說改變,談何容易,又不是寫這樣一篇文章、喝個下午茶聊聊就可以的事。如果我不繼續拓展我的視野、我的經歷、去放開我的條條框框既有思維,我根本沒有辦法分享地更多。我覺得我的能力還不夠,等到我火侯比較成熟的時候,我當然願意講所學與成長回饋到這裡,用自己的力量去製造一些跳脫出框架的機會給更多夥伴。

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EMLYON

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 Interview @Amazon BJ office 北京亞馬遜產品營銷經理面試經驗分享

想做的事有靈感了